从无到有:我国采矿业的蜕变之路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矿产资源的开采是人们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我国的矿业开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更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我国采矿业也紧抓时代的潮流,围绕着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不断优化发展。
从无到有:挖掘机的自主研发
中国矿用挖掘机的自主研发也是实现了从模仿跟随到引领赶超的过程。建国初期,我国矿用挖掘机主要引进自苏联, 1957年12月21日,由抚顺重型机器厂引进苏联技术,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W-3型3立方米矿用电铲,并将零件运至鞍钢东鞍山烧结厂进行组装。之后的时间里,中国制造的中低端的挖掘机都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1983年,太原重工开始与美国公司合作,但由于美方对核心技术的保密,在之后的20多年里,太重都无法独立制造20立方米以上大型矿用挖掘机。2004年,太原重工决心结束与外方合作,开始对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自行研制巨型矿用挖掘机。2015年底,太原重工WK-20型20立方米电铲成功问世。通过对电气控制部分核心技术的研制,使太原重工一举打破美国企业在大型矿用电铲领域的长期垄断。
从有到优:创世界最大最先进挖掘机
随着大型露天矿工作流程的改变,省去了汽车运输环节,大型的矿用挖掘机已不需要大型矿用车的配合,且生产能力由过去每小时3000吨猛增到9000~12000吨,这时更为高效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挖掘机WK-75便应运而生,其铲斗标准斗容75立方米,一斗可以挖掘135吨物料,每小时采矿能力达12000吨。该挖掘机将大功率变频驱动技术成功集成创新应用于齿轮-齿条推压式系统中,并采用了自主创新的重型低速重载传动机构和重载结构件设计及制造技术。在电气设计上创新性地使用了交流变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取代了以往的美国可控硅供电和直流电动机系统。
人工智能加持:无人采矿的初步运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开始席卷全球。其中,以采矿业为主,无人矿区、采矿机器人等智能采矿技术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矿业领域发展的新的技术航标。
目前,国内外仍处于建设“无人矿山”的初级阶段。2016年,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皮尔巴拉地区的4个矿山便首次使用了共73辆无人驾驶卡车。通过精确的GPS导航系统,卡车能自动找到方向,并利用激光传感器和雷达来发现障碍物,这大大的增加了矿业开采的效率以及安全系数。
2017年,我国首创井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巡检机器人” 在陕西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调试成功,将有效解决了煤矿综采工作面空间狭窄、条件复杂情况下的监测控制精度不够及设备故障率高等技术难题。
同年,中国高科技公司神华集团首创无人操作的智能采煤技术,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工作人员根据生产工艺编制采煤程序,采煤机按照程序自动割煤。并随时可通过视频系统监视采煤机顶滚筒和刮板运输机,发现割矸石、支架顶梁或溜槽过载时,人工远程干预。其次,支架跟机自动化功能开启后,支架通过红外接收器监测采煤机位置,根据预设参数实现自动拉架、推溜、收打护帮板等。而当机械自动运行时,工作人员可在地面或顺槽集中监控采煤机、支架、三机、泵站、移变和开关等。
据国家“十三五计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大力推进矿业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矿山,采矿业的智慧化建设开始进入新阶段。
龙人的张工指出,无人采矿的核心技术仍然是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及通信技术的进步,采矿机器人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其应用领域的难度系数越来越高,对技术的要求也愈发多元、高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的采矿发展之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技术沉淀。从引进国外技术,模仿研制,到成功自主研发,都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龙人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创新为发展方向,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反向研究不断攻克各类技术难题,对挖掘机技术研发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专为国产高科技企业提供全套的技术资料与产品完整解决方案,并可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二次开发,满足您的各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