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面板出货大增或打破韩台垄断
大陆液晶面板市场被韩台四巨头把控的局面正在被彻底打破。
今年5月,由于市场增长未达预期,国内8大彩电厂商的面板采购量下滑了3%,三星、友达等面板厂商出货量大幅下滑,而京东方却实现了逆市大幅增长,其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当月已经超越三星、友达和LGD成为行业第二位。
与此同时,华星光电宣布自去年10月以来累计面板出货量超过130万片,这些面板几乎全部被TCL多媒体内部消化,为此TCL多媒体减少了对三星和台湾地区面板商的采购。
大陆面板跃进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NPD DisplaySearch提供的信息,今年4月奇美、LGD出货增长停滞,三星和友达也分别出现11%和5%的下滑,而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出现了45%的逆势增长,其合肥6代线和北京8代线的电视面板出货量已经达到80万片。
DisplaySearch中国区市场总监张兵告诉本报记者,华星光电目前的液晶面板出货全部是32英寸,而京东方则主要是32英寸和37英寸,4月开始两家企业出货量大增,除了液晶面板进口关税上调的原因外,其自身良品率的提升和市场拓展也有关系。
本报记者多方向国内的几家主流彩电企业求证,大多被采访者欲言又止。由于消费者对国产液晶面板质量的担忧,更多的液晶电视制造商即便是采购了国产液晶面板,但都对外三缄其口。只有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透露,“4月开始我们的确开始采购京东方、华星光电的面板,但占比很低,我们最大的面板供应商依然是LGD和奇美。”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国内液晶电视厂商,以及三星、LG、联想等都从京东方采购液晶面板,其主要原因是今年3月开始液晶面板价格的上调,以及4月开始由于关税上调导致的涨价,让电视厂商不得不考虑价格更低的本土面板。
一家彩电厂商的高管表示,“虽然只有3美元左右的差价,但行业增长前景不容乐观,下半年极可能出现价格战,采购价格更低的国产面板作为补充是非常必要的。”
据记者了解,考虑到欧洲杯和伦敦奥运会,以及五一、端午小长假的节日促销,国内彩电厂商4月积极备货,并且被迫接受了3-5美金的面板涨价。但整个5月国内电视销售增幅只有5%,这让彩电厂商的平均库存上升到6-7周,所以彩电厂商的面板采购更多倾向于京东方、华星光电,除了LGD的出货量持平外,奇美、友达和三星的面板出货占比继续下降。
失衡的产品结构
虽然出货量有所提升,但单一的产品结构让大陆面板未来的增长前景依然不被看好。
张兵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大陆面板高世代线相继完成爬坡期实现规模化量产,但与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相比,在技术和产品结构依然有几年差距。
记者了解到,虽然国产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占比5月已经突破20%,但主要是最低端的标清和高清的32英寸液晶面板,这些液晶面板不能做到全高清(1920×1080),也主要是为CCFL背光模组配套,更没有今年增速最快的3D面板技术。
张兵表示,“现在大陆面板抢夺的只是入门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市场,这部分市场之前主要是台湾地区的奇美、友达、华映等占据,所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出货增长的同时,大陆彩电厂商对台面板采购就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液晶面板的投资还在继续,6月开始合肥国资委旗下公司鑫晟光电投资275亿元,京东方技术入股10%的合肥8.5代线正式获批并开工,加上5月开工的三星苏州和广州LGD两条8.5代线,2014年国产液晶面板的结构性过剩将出现,特别是在32英寸、42英寸这样的常规尺寸领域。
张兵表示,“这些常规技术的面板是面板市场的红海,未来这一竞争主要是国内面板企业与台湾同行的竞争,而夏普、三星、LGD则依靠独有的差异化技术来开拓中高端市场,其同样尺寸的面板价格可能要比同行高出20%-30%,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记者了解到,夏普独有IGZO金属氧化物技术,三星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以及LGD的IPS硬屏技术都在推动液晶面板技术的差异化竞争,而台湾和大陆的面板厂商在这些新技术领域还是空白,而且短期内很难超越。
今年5月,由于市场增长未达预期,国内8大彩电厂商的面板采购量下滑了3%,三星、友达等面板厂商出货量大幅下滑,而京东方却实现了逆市大幅增长,其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当月已经超越三星、友达和LGD成为行业第二位。
与此同时,华星光电宣布自去年10月以来累计面板出货量超过130万片,这些面板几乎全部被TCL多媒体内部消化,为此TCL多媒体减少了对三星和台湾地区面板商的采购。
大陆面板跃进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NPD DisplaySearch提供的信息,今年4月奇美、LGD出货增长停滞,三星和友达也分别出现11%和5%的下滑,而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出现了45%的逆势增长,其合肥6代线和北京8代线的电视面板出货量已经达到80万片。
DisplaySearch中国区市场总监张兵告诉本报记者,华星光电目前的液晶面板出货全部是32英寸,而京东方则主要是32英寸和37英寸,4月开始两家企业出货量大增,除了液晶面板进口关税上调的原因外,其自身良品率的提升和市场拓展也有关系。
本报记者多方向国内的几家主流彩电企业求证,大多被采访者欲言又止。由于消费者对国产液晶面板质量的担忧,更多的液晶电视制造商即便是采购了国产液晶面板,但都对外三缄其口。只有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透露,“4月开始我们的确开始采购京东方、华星光电的面板,但占比很低,我们最大的面板供应商依然是LGD和奇美。”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国内液晶电视厂商,以及三星、LG、联想等都从京东方采购液晶面板,其主要原因是今年3月开始液晶面板价格的上调,以及4月开始由于关税上调导致的涨价,让电视厂商不得不考虑价格更低的本土面板。
一家彩电厂商的高管表示,“虽然只有3美元左右的差价,但行业增长前景不容乐观,下半年极可能出现价格战,采购价格更低的国产面板作为补充是非常必要的。”
据记者了解,考虑到欧洲杯和伦敦奥运会,以及五一、端午小长假的节日促销,国内彩电厂商4月积极备货,并且被迫接受了3-5美金的面板涨价。但整个5月国内电视销售增幅只有5%,这让彩电厂商的平均库存上升到6-7周,所以彩电厂商的面板采购更多倾向于京东方、华星光电,除了LGD的出货量持平外,奇美、友达和三星的面板出货占比继续下降。
失衡的产品结构
虽然出货量有所提升,但单一的产品结构让大陆面板未来的增长前景依然不被看好。
张兵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大陆面板高世代线相继完成爬坡期实现规模化量产,但与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相比,在技术和产品结构依然有几年差距。
记者了解到,虽然国产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占比5月已经突破20%,但主要是最低端的标清和高清的32英寸液晶面板,这些液晶面板不能做到全高清(1920×1080),也主要是为CCFL背光模组配套,更没有今年增速最快的3D面板技术。
张兵表示,“现在大陆面板抢夺的只是入门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市场,这部分市场之前主要是台湾地区的奇美、友达、华映等占据,所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出货增长的同时,大陆彩电厂商对台面板采购就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液晶面板的投资还在继续,6月开始合肥国资委旗下公司鑫晟光电投资275亿元,京东方技术入股10%的合肥8.5代线正式获批并开工,加上5月开工的三星苏州和广州LGD两条8.5代线,2014年国产液晶面板的结构性过剩将出现,特别是在32英寸、42英寸这样的常规尺寸领域。
张兵表示,“这些常规技术的面板是面板市场的红海,未来这一竞争主要是国内面板企业与台湾同行的竞争,而夏普、三星、LGD则依靠独有的差异化技术来开拓中高端市场,其同样尺寸的面板价格可能要比同行高出20%-30%,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记者了解到,夏普独有IGZO金属氧化物技术,三星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以及LGD的IPS硬屏技术都在推动液晶面板技术的差异化竞争,而台湾和大陆的面板厂商在这些新技术领域还是空白,而且短期内很难超越。